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92章 吊死鬼

周志刚一家老少五口,虽然挤住在一间20多点的平房里,虽然简陋,也经常能看到老鼠、跳蚤或者虫子,却也是生活过的经常是其乐融融,幸福的感觉有时候的确和物质没有太大关系。

钱虽然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。

光字片的房屋绝大多数都比较陈旧、残破,房屋的间数也比较少,而那个年代往往家庭人口多,生育率居高不下,每一间屋大多都放好几张床,几个孩子睡一张床,更有一些只有十几平米的房屋,要住下十来口人的家庭,各种架板搭建的两层铺甚至三层铺的家庭大有人在,这样的家庭人均居住面积才一平米多一点。

周志刚家里只有三个孩子,算是比较少的,家里人均居住面积大约为4平方米,居住的确实是简陋不堪,却也是比十几口人的家庭居住条件好多了。

60年代的交通工具也远远没有现代方便,没有现代的各式各样的电动车、汽车、高速公路、高铁。

“交通基本靠走,通讯基本靠吼,取暖基本靠抖,治安基本靠狗”,这也是6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家里养了狗的,都是比较富裕的家庭,俗称的“狗大户”就是这么来的!

要出门就是靠徒步行走,当时,干部下乡靠徒步行走,学生上学靠徒步行走,走亲访友靠徒步行走。所以,那时候的人都是特别能走路,一天走上几十里也不在话下。

当时也很少有家庭拥有自行车,自行车大都是作为公车使用的,自行车就如同现在的宝马车一样昂贵。人们的出行主要靠步行、畜力车、牲畜等,用独轮车(木轮)、大车、排子车运输。

周志刚骑的自行车就是单位的公车,本来只有领导办公事才可以申请用车,今天也是因为事情比较紧急,而且周志刚在单位技术杠杠滴,人缘不错,单位的领导才破例借给他,便于快速赶到医院看望儿子。

周志刚将后车架上刚抓的鱼和螃蟹拿进屋,正在糊火柴盒的李素华赶紧放下手头的活计,一连串地问道:“老头子,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?你还去学校接了秉昆?手里拿的这是什么?怎么还骑自行车回来的?”

周志刚说道:“单位上着班呢,学校打电话到单位,说秉昆晕倒了,我这赶紧借了单位的自行车去的医院,医生说是孩子营养不良,饿晕的,已经输了两瓶葡萄糖注射液,刚才回来路过那边的小河,就下河摸了些鱼啊螃蟹啊什么的,也给孩子们开开荤!补充些营养。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